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臺灣文學史專題討論下
Topics on the History of Taiwan Literature (2) 
開課學期
111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臺灣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楊雅儒 
課號
TwLit7002 
課程識別碼
145 M0022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國青324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建構臺灣文學史的工程一直在進行式中,包括:文獻史料的發掘、作家的訪談、文壇故事的流傳、史觀的呈現、以那些新的角度詮釋等,本課程希望透過若干議題的探討、作家的訪問與演講、及新出版的資料來更新或補白臺灣文學史對作者、場域、作品的理解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以戰後世代與主題為主軸,除了關注既有的文學史書寫為臺灣文學年代、世代、重大事件、作品類型標舉出的議題外,也著重近年學界關注的海洋島嶼觀點、大眾文學及非虛構寫作的意義、並著重從文史工作者的訪談發掘作家尚未被注意的生命經驗、交友連結及生活場域中的故事,以便更宏觀思考文學發展過程的各種影響因素,增益臺灣文學史有更多重省與重寫的思考方向。 
課程要求
閱讀每周指定文本,並提出想法與解決問題進度;參與導讀;期末繳交一篇小論文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3~6小時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每周進度文本與論文 
參考書目
呂正惠《戰後台灣文學經驗》(1992)
岡崎郁子《台灣文學—異端的系譜》(1996)
周英雄、劉紀蕙編,《書寫台灣:文學史、後殖民與後現代》(2000)
張誦聖《文學場域的變遷》(2001)
蔡雅薰《從留學生到移民:台灣旅美作家之小說析論1960~1999》(2001)
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《台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論文集》(2004)
劉亮雅《後現代與後殖民: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專論》(2006)
陳建忠《被詛咒的文學―戰後初期(1945~1949)台灣文學論集》(2007)
陳建忠、應鳳凰、邱貴芬、張誦聖、劉亮雅《臺灣小說史論》(2007)
張錦忠、黃錦樹編《重寫臺灣文學史》(2007)
李育霖《翻譯閾境:主體、倫理、美學》(2008)
范銘如《文學地理: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》(2008)
蕭阿勤《回歸現實: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》(2008)
游勝冠《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》(2009)
張俐璇《兩大報文學獎與台灣文學生態之形構》(2010)
葉石濤《台灣文學史綱(日譯註解版)》(2010)
楊照《霧與畫:戰後台灣文學史散論》(2010)
蕭阿勤《回歸現實: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(二版)》(2010)
蕭阿勤《重構台灣: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》(2012)
國立臺灣文學館「台灣文學史長編」33冊(2010~2013)
陳芳明、林惺嶽等著《中華民國發展史.文學與藝術》上下冊(2011)
楊儒賓、白適銘、王志明等著《人文百年.化成天下:中華民國百年人文傳承大展》(2011)
陳國偉《類型風景:戰後臺灣大眾文學》(2013)
劉乃慈《奢華美學:台灣當代文學生產》(2015)
張誦聖《現代主義‧當代台灣:文學典範的軌跡》(2015)
張俐璇《建構與流變:「寫實主義」與臺灣小說生產》(2016)
楊雅儒《人之初‧國之史:二十一世紀臺灣小說之宗教修辭與終極關懷》(2016)
吳桂枝、楊傑銘主編《(陳建忠文集1)島嶼風聲:冷戰氛圍下的臺灣文學及其外》(2018)
吳桂枝、楊傑銘主編《(陳建忠文集2)記憶流域:臺灣歷史書寫與記憶政治》(2018)
陳惠齡《演繹鄉土:鄉土文學的類型與美學》(2020)
黃美娥編著《世界中的台灣文學》(2020)
陳芳明《台灣新文學史(十週年紀念新版)》(2021)
王德威編著《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》(2021)
王鈺婷編著《性別島讀:臺灣性別文學的跨世紀革命暗語》(2021)
張文菁《通俗小說からみる文學史》(2022)
荊子馨〈邁向島嶼化的東亞:臺灣、濟州、沖繩與去殖民〉(2021)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導讀 
30% 
 
2. 
討論 
20% 
(每周針對閱讀內容提出約800字想法與提問,說明嘗試解決的方法與效果) 
3. 
作業 
20% 
第七週作業 
4. 
期末論文 
30% 
8500字~12000字 
 
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
 
上課形式
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
作業繳交方式
學生與授課老師協議改以其他形式呈現
考試形式
其他
由師生雙方議定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21  主流與異端系譜:臺灣文學史的戰後史觀與敘事方法
 吳米森導演《再見原鄉》
 回顧葉石濤、陳芳明、宋澤萊、王德威、岡崎郁子文學史書寫
 
第2週
228   二二八紀念日請自行閱讀一篇二二八相關書寫,隔週分享 
第3週
307  戰後初期本土與外省的交會
 吳濁流《亞細亞的孤兒》:孤兒論的作家/臺灣背景
 朱西寧《1949來台日記》:軍中寫作、請胡蘭成講學
 林海音:從父叔輩故事到半個文壇的客廳(紀錄片《兩地》+訪問張典婉資料)
陳芳明〈吳濁流的自傳體書寫與大河小說的企圖〉
 
第4週
314  教師赴波士頓發表論文
專題講座1:陳榮彬教授 現代主義在臺灣:翻譯與文學生產
 《文學雜誌》、發刊詞與夏濟安
 柯慶明《台灣現代文學的視野‧學院的堅持與局限1──試論與台大文學院相關的三個文學雜誌之一:《文學雜誌》》
現代主義文學代表作家
 白先勇《臺北人》、王文興《十五篇小說》、歐陽子〈魔女〉、
 王尚義《野鴿子的黃昏》
 
第5週
321  國家文藝政策與《文友通訊》
 鍾肇政與《文友通訊》
 中國文藝協會,《文協十年》
 梅家玲〈五0年代國家論述/文藝創作中的「家國想像」—──以陳紀瀅反共小說為例的探討〉
 李瑞騰〈「中國文藝協會」成立與一九五〇年代台灣文學走向〉
 廖清秀《恩仇血淚記》
 蕭義玲〈「文化清潔運動」與五○年代官方文藝論述下的主體建構──一個詮釋架構的反思〉 
第6週
328  專題講座2:張典婉(作家、文史與表演工作者)
講題:「從我認識的吳濁流到太平輪:戰後遷徙與本土跨越語言的一代」
 
第7週
404  兒童節放假一日:請擇一閱讀一位作者初登文壇之作並做分析
 陳映真、七等生、黃春明、王禎和
 
第8週
411  鄉土文學論戰
 尉天驄《鄉土文學討論集》
 
第9週
418  專題講座3:廖志峰(允晨文化發行人、作家)
講題:「從出版遺稿回顧文學場域下的尉天驄」
 
第10週
425  白色恐怖書寫
郭松棻〈月印〉、邱永漢〈香港〉、施明正〈渴死者〉
 
第11週
502  後殖民論述
 劉亮雅〈1987年以來臺灣後殖民小說〉
 《中外文學》1992年論戰
 陳芳明《後殖民台灣》
 
第12週
509  地方與歷史書寫
 陳思宏《鬼地方》
 地方文學獎現象
 許俊雅〈建構與新變/敞開與遮蔽──臺灣區域文學史的意義與省思〉
 陳惠齡,《演繹鄉土》
 
第13週
516  邊緣與文明:人權文學發展
 同志:紀大偉《同志文學史:台灣的發明》
 人權文學論:宋澤萊《誰怕宋澤萊?》
 畸零人/女性:袁哲生《寂寞的遊戲》、李昂《殺夫》
 中國流亡人士作品,臺灣出版:廖亦武《武漢》
 
第14週
523  大眾文學在臺灣:武俠‧愛情
 張文菁《通俗小說からみる文學史》第七章
 金庸、瓊瑤現象與電視劇
 林芳玫〈瓊瑤早期作品中的歌德羅曼史:從匿名學角度分析《菟絲花》與《庭院深深》的創傷敘事〉
 
第15週
530  大眾文學在臺灣:推理‧都市傳說
 皇冠大眾小說獎與代理推理小說
 陳國偉〈真相的百年孤寂——推理小說〉
 《尋妖誌》
 
第16週
606  期末論文題目、大綱、前言發表 
第17週
613  繳交論文